伪造人脸识别认证,4人获刑!专家提醒:保护好这些敏感信息
所属分类:仿冒身份 阅读次数:1527 发布时间:2024-05-21

刷脸支付、刷脸打卡、刷脸门禁……随着人脸识别应用的广泛普及,人脸信息已经成为数字时代身份鉴定、访问认证、核验查证的重要载体。不过,这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。
通过“查头”“过脸”伪造人脸识别认证
四人因非法牟利获刑
近日,广东广州互联网法院公布了一起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。涉案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将人脸照片生成视频,伪造人脸识别认证,从而非法牟利。其中涉及两项所谓的“业务”——“查头”和“过脸”。
从2020年9月开始,郑某利用某即时通信软件组建群组,在该群组及微信群、QQ群中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发布广告,称可提供“查头”业务。法官介绍,所谓的“查头”就是根据买家需要,只要提供姓名、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,就可以获取到查找对象含有人脸信息的身份证高清照片、手机号码、家庭住址等个人敏感信息。
据郑某交代,他以每张照片15元至20元的价格,通过社交平台向不特定上家求购某些身份证号码对应的个人照片。任某、戴某、陈某通过郑某所组建的群组,以每张照片50元至100元不等的价格先后向郑某购买公民个人信息,利用人工智能软件制作虚假人脸动态识别视频,可以完成点头、眨眼等动作,用于解封账号、验证一些App的实名认证,从中非法获利。
法官介绍,“过脸”业务就是将人脸信息通过软件合成来生成模拟真人动态的动态视频。比如人脸验证环节中所需要的左右看、张嘴、抬头等动作,都可以通过人脸合成视频生成,只要视频中人脸的清晰度达到相应要求,系统会判定为真人操作,从而通过人脸验证环节,达到破解账号的目的。
据嫌疑人交代,破解人脸识别系统后,不法分子可以进入他人微信等手机应用软件账号,获取相关聊天记录、支付记录、行动轨迹等个人隐私和信息并继续向下家出售。
经法院审理认定,涉案四人非法处理个人信息2000余条,违法所得10万余元,构成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,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2个月至1年不等,并各处罚金。
全国首例“人脸识别”民事公益诉讼案
侵害了不特定公众的信息自决权
本案四名涉案人员除了受到刑事处罚外,检察机关还以四名被告的行为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为由,依法向法院提起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。据悉,这也是全国首例涉“人脸识别”民事公益诉讼案。
根据我国民法典、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,人脸信息属于人的生物识别信息。人脸识别信息与其他个人信息相比,具有不可更改的性质,所以作为个人敏感信息予以特别保护。
法官表示,在未取得信息主体授权同意的情况下,通过所谓“查头”“过脸”的手段对不特定社会公众的人脸信息进行非法收集、买卖、使用,侵害了不特定公众的信息自决权。
法院经审理认为,四被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,伪造人脸识别视频、破解人脸验证系统,违反了实名制网络安全管理制度。在实施侵权行为过程中,涉案四人利用某软件阅后即焚功能删除大量信息和交易记录,目前受害人数量、身份、信息去向、用途均无法核实。虽然受害人无法特定化,但已泄露的个人信息仍在网络黑灰产市场流通,不特定公众的人格性权益、财产性权益、安全性权益都存在被侵犯的风险。
在该案民事公益诉讼的判决中,四名被告除了被判处注销用于侵权的互联网账号、解散或退出用于传授犯罪方法的通讯群组,支付公益损害赔偿金共计10万余元,公开赔礼道歉外,还被判令通过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警示教育、公益宣传、志愿服务等方式进行行为补偿,并视行为的修复效果对公益损害赔偿金进行折抵。
人脸照片可通过技术生成动态视频
专家提醒保护好敏感信息
犯罪嫌疑人究竟是如何通过人脸照片生成动态视频,从而骗过人脸识别系统的?
网络安全技术人员介绍,以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,即便只有一张人脸正面照片,人工智能也可以通过深度学习补齐其他角度的图像,获得立体的人脸图像,再将图像映射到视频中。
专家提醒,我们在享受人脸识别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要防范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。比如,在社交媒体分享含有清晰人脸的照片和视频时,一定要谨慎,因为这些照片可能会被生成之后用于人脸识别验证,或者其他一些非法目的。
专家提醒,一定要保护好两类敏感信息:我们的人脸、虹膜、声纹、指纹等生物特征信息;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体检报告等重要个人信息。
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,目前,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重要源头之一,要加大对非法获取、泄露、出售、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,同时也要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工作。
点赞
收藏关注
仿冒身份推荐
-
九旬老人差点被骗全部积蓄,警惕冒充熟人诈骗!
2024-12-03 09:43·黄石网警来源:武汉市反电信...
2024-12-05 -
“高官女儿”接连遭遇生活坎坷?实为“90后”女子一人饰演多角,假冒身份诈骗
“高官女儿”接连遭遇生活坎坷,“热心大叔”每每慷慨解囊出手相...
2024-07-15 -
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中,不法分子喜欢冒充的四类人,你遇到过吗?
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,AI成为网络诈骗的新工具。不法分子深...
2024-07-15 -
“冒充身份”诈骗150余万,澧县一男子落法网
“警察同志,我们要报警,我们都被骗了!”近日澧县警方破获一起...
2024-07-15 -
警惕冒充身份类诈骗
1、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李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,对方自称公安机关民...
2024-07-15 -
电信诈骗套路多,看完学会不背锅
不法分子出来的诈骗花样就像姑娘的新衣服紧跟潮流、不断翻新、不...
2024-07-15
相关推荐
-
重阳特辑|以案说法,聊聊老年人权益保护那些事儿……
2024-10-11 19:18·南京V法院法护桑榆情暖重阳...
2024-12-05 -
桑榆非晚 法护夕阳
一、基本案情常熟市某保洁服务部常年承包各乡镇户外路面的绿化项...
2024-12-05 -
事发襄阳!一老人被骗50万!
2024-08-15 14:11·湖北网警“省吃俭用一辈子攒...
2024-12-05 -
三人贩卖假纪念钞专门找老年人下手,近百名老人被骗70万元
2024-06-12 17:51·环球网来源:澎湃新闻冬奥会...
2024-12-05 -
九旬老人差点被骗全部积蓄,警惕冒充熟人诈骗!
2024-12-03 09:43·黄石网警来源:武汉市反电信...
2024-12-05 -
【#挖掘机司机冒充医生诱骗老人买神药##多名八旬老人被神药诈骗几千到上万#】
2024-10-28 15:56·六安检察#老人领免费礼品后...
2024-12-05
热门推荐
-
湖北29名建筑工赴港月薪3万!亲历者:电话被“打爆”,同事素质高、专业性强
2024-12-02 17:18·海峡网“拿到工资就放下了担
2024-12-03 -
全面提速!西咸一体化又有新进展
2024-11-27 11:03·中国网近年来,聚焦西安-咸
2024-12-03 -
冬季养生就是要多睡觉
2024-12-03 17:44·光明网冬季是养生进补的好时
2024-12-03 -
娱乐场所开放 公共文化重启 熟悉的文艺生活又回来了
2022-12-11 07:23·舜网发布12月10日,市民
2024-12-09 -
世界艾滋病日 | 社会共治、终结艾滋、共享健康!
世界艾滋病日 | 社会共治、终结艾滋、共享健康!2024-1
2024-12-07 -
最新消息:事发于11月8日21点前,九条社会重要新闻
最新消息:事发于11月8日21点前,九条社会重要新闻2024
2024-12-07